第三百九十四章 诸葛瑾问政-《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第(2/3)页

    就连张昭都要重新的讨好刘备,获取政治地位,短时间内,谁又能顾得上诸葛瑾呢?

    而偏偏的自己的弟弟诸葛亮却在刘备的手下身居高位,如今隐隐的比张昭的地位还高。

    不能说隐隐的,其实就是比张昭的地位高。

    张昭的地位高,一方面是刘备对于江东士人的尊重,给留了一些体面,另一方面,也是张昭主动的向刘备靠拢,因此得到了信任。

    但是若论其亲近信重,比着诸葛亮,那是望尘莫及。

    好男儿抱有一身才能,岂可这样蹉跎,自己的弟弟上升的这样快,这样高,有足够大的舞台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诸葛瑾心里怎么不羡慕呢?

    他虽然也可以通过裙带关系面见刘备,毛遂自荐,但是毕竟有诸葛亮这层关系在这里,他也不好意思亲自的露面。

    他自己心中也有自己的骄傲。

    他不想让刘备因为自己是诸葛亮的哥哥,而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

    在刘备取得优势之后,张昭非常看重的自己这个亲家诸葛瑾与诸葛亮的兄弟关系在诸葛瑾这里反而是一些牵绊。

    他有足够的骄傲,可以凭借自己闯出一片天,实在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是沾了诸葛亮的光。

    这不是兄弟们感情不好,也不是兄弟们不能互相扶持,现在是初出茅庐,抱有一身文武艺,总想亲自试试手。

    所以董良这个举荐也算是雪中送炭,诸葛瑾与董良素不相识,董良的举荐看起来客观一些。

    虽然诸葛瑾私下里也知道诸葛亮和董良的关系很好,但是也知道避嫌不能避的太疯魔。

    何况通过诸葛瑾这段时间对于董良的了解,董良这个人确确实实的对于江东许许多多的有名的文武人才的能力很有把握。

    像是对于周瑜的重视,对于虞翻和阚泽的重用,虞翻和阚泽这两个人,诸葛瑾自己虽然也听过一些名声,但毕竟一个在会稽,自己在吴郡相隔数百里未曾谋面,对于此二人之才,了解的反而不如陌生人董良知道的更真切。

    这也是如今都到了刘备的手下,自己和这两人有了些接触,才知道这两人的才能确实不俗。

    所以,诸葛瑾也相信董良对于自己的才能也肯定是有所把握的,所以才肯举荐自己,这样诸葛瑾自己的心中也好受一点。

    “我此番前往交州,人生地不熟,不知存初可有什么见教?”

    诸葛瑾这样一说,可把董良弄得惶恐了。

    “哎呦呦,子瑜先生哪里就说这样的话?我才疏学浅,不及先生远甚,怎敢提见教二字?”

    董良这句话不是卑微,也不是过度的舔狗。真论及在这古代,统治一州之地,处理政务,董良是真的比不过诸葛瑾。

    人才在哪里都是人才,在哪个时代都能展现自自己的一些锋芒。是金子到哪里都是要发光的。

    董良说实话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真让自己实际的去操作一个国家,去搞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政策,他也完全搞不定。

    毕竟在特定的生产力之下,不让生产力进行跃进,只能根据现有的情况而设计出一套有用的制度。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在现代设计出来,那么在古代也能,在古代能设计出来,在现代也一定是个大大的人才。

    然而这样的人才真的不多见。

    董良的优势在于见多识广,接受了一些先进的系统教育。

    如果真让他潜下心来去研究治国理政,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太守绰绰有余,但这样显然就放弃了他最大的优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有一个时代的经济基础,有一个时代特定的上层建筑。

    董良虽然见多识广,但也很难照搬照抄。他可以做到的事,是将许多后来的制度拿出来,让诸葛亮他们看一看,给他们指明前路。

    让他们去其糟粕,选其精华,根据这个时代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整适应。

    董良起到的作用是是点亮大海上沿岸的一座座灯塔。

    诸葛亮、刘备等人起到作用,则是掌握着自己手中的木船,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选择,向哪一座灯塔前进。

    董良可以对他们做出影响,但不可能替他们进行决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