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麻花药丸-《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2/3)页
而缺点在于,话剧导演的电影技巧一般比较一般,一般都在入门水平,靠的都是剧组相关工作人员的常规发挥,才带动整个电影创作。
所以目前开心麻花最大的问题,都是在于话剧导演转电影带来的技巧不足,进而导致各种技巧类问题出现。
可整体而言,开心麻花遇到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国产喜剧电影的问题却没有解决,那就是喜剧电影人才不足,没有形成欧美日韩那样专业的喜剧制片人,编剧团体。
所以开心麻花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话剧导演把自己熟悉的作品拍成电影,这之中遇到的电影技巧如何解决,这个靠学习就可以解决,只需要开心麻花打造一套流程出来,而不是靠导演个人去解决自己技巧问题。
近十年来的国内喜剧市场,喜剧多集中于两个方向;
一种咱们可以笼统的叫赵家班体系,也就是赵黑云老师带火的小品向喜剧及其衍生类目。
这类作品有《三枪拍案惊奇》、《乡村爱情》等。
特点是用丑角演员加大开大合的动作、语言作为笑料包袱。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理解门槛极低,能看得懂滑稽戏和小品,就能看懂这类作品。
但缺点也很明显,内容的尺度往往不好把控。
另一类,则更偏向情景喜剧那样的插科打诨。优点,是成本低、对演员形象要求也更宽松。
但缺点则是“平”,有些包袱笑料有观影门槛。
懂梗的人捧腹大笑,不懂的人一脸懵逼。
一言以蔽之,作为小剧场走出来的麻花团队,无论外表上看起来比德云社、赵家班之类“高知”多少,但在其作品的底色和立意上,都还是极度向着市场和庸俗妥协的。
看过麻花剧场的都该知道,媚俗、性擦边、无厘头、故事和人物的行为逻辑不在线,几乎是存在于每一部麻花剧的普遍问题。
看一场麻花,和小园子里听一场郭老板的三俗相声,本质上并无区别。无非是麻花毕竟是戏剧打底,影版改编的完成度远好于纯跨界玩票的德云社罢了。
以作品而论,夏洛特几乎是麻花名作里最合适改编的作品,虽然仍然有各色问题,但其故事的工整度、对舞台感的不依赖度、魔幻与现实的平衡度,都在麻花剧中首屈一指,麻花用它开头炮,当然是综合考量后非常安全也明智的结果——即使如此,它还是在最后的收尾处遭到了极强烈的“三观质疑”,严肃电影评价与小剧场创作取向的天然矛盾,已露端倪。
当然了,麻花的竞争优势也很明显,一个是其手下的ip资源,另一个就是其手下的创作团队和签约演员。
到目前为止开心麻花手中一共有25个ip,除了《疯狂的石头》每一个ip都是由内部团队创作产生的。开心麻花官方表示未来希望将这些成熟的话剧ip都搬上荧幕。如果能够成功复制《夏洛特烦恼》那么对于开心麻花来说这些ip的未来营收潜力是巨大的。
开心麻花推出的所有话剧都是成功的,这些话剧为开心麻花积累了大量的观众,也为话剧转电影累计了一定的基础。在目前ip大热的情况来看,对于一个ip越多的认知度才可以带来更多的观众。
去年《夏洛特烦恼》上映,在前期表现一般的情况下,凭借良好的口碑后来居上,收获了14亿票房,成为国庆档的一匹黑马。到了今年,《驴得水》虽然票房一般,但在口碑上,赢得了众多行家的一致称赞;
正在筹备的《羞羞的铁拳》,还没开机已经收获了大量的关注;
看上去,开心麻花的电影路前景一片大好,毕竟,上一个把大量自家其他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公司叫漫威,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开心麻花的电影均改编自舞台剧,在多次演出后才拍为电影,如同互联网行业中的“产品试错与迭代”的概念。
这是开心麻花电影的优势所在,通过小步试错和快速迭代,剧本中的笑点得以不断打磨优化来迎合观众。因此,电影中的桥段往往是得到过验证的,能够有质量保证。
但在孟轻舟看来,或者说是他在开挂后,清楚的知道开心麻花问题不少。
首先是他们的主业,舞台剧演出业务的波动,开心麻花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演出成本的增加。而在现有模式下,演出业务是电影的基础,也是整个公司的根基。所以,演出业务出现问题对开心麻花来说需要倍加重视。
然后是自制电影的质量,在国产喜剧电影普遍质量不佳,充斥了“屎尿屁”等低级笑点时,开心麻花的出现的确像是一股清流。但中小成本喜剧电影仍存在瓶颈,观众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比如《驴得水》的票房就不如预期。仅凭笑点的堆砌无法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其次则是公司运营的可持续性,开心麻花适合拍成电影的经典剧目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当这部分库存消耗殆尽时,如何找到下一个增长点?漫威在拥有海量漫画资源的情况下外界尚且存在这样的担忧,作品更少的开心麻花如何应对?
目前看来,开心麻花在电影市场上是成功的,但无论是未来的电影还是老本行舞台剧,似乎都不是那么稳。想把自己打造成中国喜剧的金字招牌,开心麻花还任重而道远。
孟轻舟绝对没有收购麻花的想法,而且投资开心麻花原本也是给思思的一份礼物,见好就收是老孟早想好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