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评上还好说,评上了才尴尬。 好几个有资格评院士的数学家,都干脆放弃了今年的增选资格,因为他们能预料到尴尬。 别说赵奕评得上评不上,和赵奕一起评上了,就不尴尬吗? 到时候被报道出来,也许会被人当笑话看,出去都没什么颜面,还不如就当个教授来的好。 那些评上院士的数学家,也都希望赵奕能评上,否则他们都不敢说自己是‘数学院士’,普通人肯定会这么想,“赵奕都没评上院士,你凭什么能当数学院士?成果比赵奕高?” 这就尴尬了。 其他领域的学者们,也纷纷发表了看法,但只要是发表看法的,就都是对赵奕表示支持,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敢逆风而行说不支持。 事实上,学术圈可不和谐。 学术圈和其他圈子,说白了也都差不多,一片和谐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一样,做同样研究的就是竞争对手,不同研究也存在‘学术鄙视链’。 在针对院士的增选上,各方的心思就更多了。 赵奕评选院士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太年轻,就像是钱智金分析的,一个年轻的凭借成果上来了,肯定会影响那些‘熬资历’、‘拼人脉’的老人。 以后的院士增选都会重成果,也许有些人连评选资格都没有了。 这些‘熬资历’、‘拼人脉’的老人,肯定不愿意赵奕被选上,但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来看赵奕评上,肯定比不评上好的多。 评上,只是对未来有影响,评不上,肯定会引起舆论沸腾,到时候事情就闹大了,也许谁投的反对票,都可能会被曝光出来,真出现这种情况,投的反对票的人,名声肯定会受到重大影响。 所以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当然了。 其他领域的学者有看法也没用,赵奕得到了国内数学界的肯定,数学界的人士都为他发声,也就是都对他选上院士表态支持。 这就足够了。 科学院的院士评选,是由各个学部复杂的。 赵奕评的肯定是‘数学院士’,自然由数学物理学部负责,有资格投票的是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 其他领域的学者反对,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说得到国内数学界几乎是‘全体的支持’,赵奕可以说提前锁定了‘院士’头衔,差的只是个评选过程而已。 在媒体、网络讨论沸沸扬扬时,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公示了第一轮院士增选评审结果,赵奕的名字赫然在列。 赵奕也接到了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发来的信息,说他通过了数学物理学部的,有关院士增选工作的第一轮评审。 同时也有好多人发来祝贺消息,像是刘贺敏教授,干脆直接发来消息说,“祝贺你评上了院士!” “放心吧,一点问题没有!” “今年数学物理学部有七个增选名额,但估计是满不了了,因为有九个被提名的数学教授中途放弃了评选。” “对了。” “顺便说一下,其中就有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