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这是怎么理解的?-《规则系学霸》
第(3/3)页
赵奕感到很惊讶。
刘教授发来的消息很直接,“赵奕同学,我这里有几个算法包,已经能够调试运行,但里面的算法太复杂,需要的计算量太庞大,你有没有时间,抽空帮忙看看,能不能简化下算法?”
“什么样的算法?”赵奕马上打字回复。
刘教授回复:“主要是数据分析,根据系统的数据库里的内容,寻找输入提问的最优解。”
赵奕表情木然的对着屏幕看了半天。
上面的一句话每个字、每个词,他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怎么放在一起就不明白了?大家说的都是中国话吗?
他思考了好半天,试探性回了句,“人工智能?”
“对。”
“呼~~”
赵奕发现自己有猜谜的潜力,竟然靠猜弄懂了话里的含义。
刘教授解释起来。
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先后攻克了不少的难题、课题,近来则在研究汉语和计算语言的转化,不仅仅是最直白的翻译,而是希望找到让计算机理解汉语的办法。
比如。
作一个提问,“你叫什么名字?”,计算机很容易检索到关键词‘名字,就能做出相应的回答。
但是把问题变成,“你的名字是否带有‘王’字?”
计算机依旧会检索到关键词‘名字’,从而做出和上面提问同样的回答,而不是回答‘是’或‘不是’。
赵奕听懂了。
他和刘教授探讨了几句,发现真的非常感兴趣。
这就是计算机相关工作的魅力。
计算机程序制造的软件也好,自动化也好,人工智能也好,都是能看见、能够使用的,工作有成果就能带来直接的东西,甚至能快速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像是一些理论学科。
比如,物理。
物理学家有了成果,甚至因此拿到了诺贝尔奖,但他的研究大概一百年后才会用到,能理解的人真的很稀少。
多数人的感觉都是,“哇塞……好厉害啊!”
具体有什么用处,谁也说不出来。
生物、化学成果也都差不多,研究一个大猩猩智商有多少,显然和普通人没有关系,而化学成果真正用在民生中的很少,多数的研究和普通人的生活无关。
计算机的研究成果是能直接看到的,而且一般很快就会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赵奕对计算机理解汉语很感兴趣。
哪怕放在十几年以后,人工智能被确定为科技发展方向的时代,能理解‘你的名字是否带有‘王’字’的智能也不多,能参与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课题中,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刘教授给赵毅推荐了两本书。
一本是他本人著的人工神经网络相关出版物,另一个则是和进化算法、遗传算法有关的英文书籍。
“我的研究没有时间要求。”刘教授说道,“你可以根据你个人的时间,抽空看看就可以了。”
赵奕回了个‘好’。
随后忽然想到了论文问题,马上说了句,“刘教授,我最近准备写个论文发表,但我只是个高中生,没有写论文的经验,碰到问题能不能问问你。”
“没问题,给我留言就可以。”
刘教授很爽朗的答应下来,旋即疑惑问道,“既然你只是个高中生,为什么要写论文呢?难道是为了上个好大学?”
“啊?”
赵奕听的有点懵,这是怎么理解的?
刘教授似乎是考虑了下,旋即回了一句,“这个好办。只要你能帮我简化一个算法,我就打电话给科学技术大学的招生办,让他们免试录取你。”
第(3/3)页